美味濁水米‧秘密全在萬大北溪的五色河
文/圖 賽達
馬谷溪五色河,創造風味獨特的台灣濁水米奇蹟
過年的時候,團圓吃年夜飯是最歡樂的時刻,在圍爐的時候,家家戶戶一定少不了一鍋香噴噴的白米飯,在台灣各種稻米中,生產在彰化、雲林濁水溪兩岸的濁水米,因其米質香甜而獨具一格,為何濁水米能在台灣諸多稻米種類中獨領風騷?「台灣部落尋奇」節目工作人員,於今年新春遠赴南投縣仁愛鄉濁水溪的源頭探勘,意外發現一條蘊含多種礦物質的五色河,它也許可以解開為何濁水米風味不同凡響的祕密。
濁水溪長達一百八十六公里,是台灣最大的河流,它的源頭在南投縣分成北方的萬大溪、以及南方的丹大溪兩大支流,兩條源頭都因為自然崩塌頻仍,造成溪水充滿黑色的頁岩碎屑,而使水色呈現烏黑混濁的狀態。在過去,人們都認為濁水米之所以特別好吃,就是因為濁水溪下游兩岸的平原稻田,都是由這種獨特的頁岩沖積土壤所構成。
不過,濁水米的風味除了來自中央山脈頁岩碎屑淤積以外,這些頁岩土壤中還含有豐富的多種元素,應該才是濁水米好吃的真正原因,「台灣部落尋奇」節目此次在濁水溪源頭所發現的神祕五色河,就是一條因為五種不同礦物質的渲染,而出現五種色彩變化的奇特溪流。
這條五色河位於奧萬大森林遊樂區上游的萬大北溪,從森林遊樂區盡頭的北溪吊橋下,順著萬大北溪上溯,先通過一座長約兩公里的蜿蜒峽谷後,會遇到一條從左邊來會的小支流,支流上游的集水區就處在盡是童山濯濯的天然崩塌地形中,而奇特的五色河景觀,就隱藏在這條叫做瑪谷溪的濁水溪源頭裡面。
順著瑪谷溪河道往上溯行,抵達海拔約一千九百公尺的半山腰時,瑪谷溪突然向高處的山麓一分為五,五條小溪流呈扇形展開,每條分支溪流水色也各自不同,共有黃綠、白、紅、灰、透明五種顏色。而所有小溪的河道上,都因為水中不同礦物質的析出,鍍上既硬又厚的一層沈澱物,其中最美麗的是一條紅色的小溪,在出現一段蜿蜒蛇行的水流之後,隨即沒入鬆軟的崩塌土層下,成為一條有頭無尾的伏流。
這五條從山腰湧出的礦泉小溪,除了紅色河是由氧化鐵造成的以外,其他都是混有各種不同礦物成份的碳酸鈣礦泉,它們都發源自一處幅員才不過五百公尺平方的山腰中,可以想見這處山區礦物種類含量的豐富,而這些真實成份未明的多種元素,或許才是濁水米風味獨具的真正原因。
在追求本土化的今天,「吃台灣米,也要知道台灣事」,已經成為鄉土教育當中重要的一環,提供這則報導,希望讓民眾在歡喜享受春節全家團圓的時候,也能知道餐桌上香噴噴的濁水米飯,就是來自中央山脈這處神奇五色河水的滋潤所產生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